我国的保险行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但是宠物保险发展却仅有短短十几年。从最早以宠物责任险为主要险种的阶段,渐渐过渡到如今围绕宠物医疗衍生出各类宠物保障性保险。

这一趋势的衍变很大程度上是随着国人对于宠物观念的转变而发生的变化。当宠物只是“看家护院”的角色,我们更在意它“有没有咬人”、“会不会惹事”,所以最早的宠物保险更多是当宠物伤人或者造成他人财务损失时进行赔偿以减少主人的损失。

现如今,宠物显然已实现“身份跃迁”,作为陪伴型动物、主人的情感依托甚至家人般的存在,我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我的“毛孩子”健不健康,生了病可不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我给自己、给父母买了份健康险,我也要给我的“毛孩子”购买一份保障…近几年,宠物医疗类保险的兴起可以说很大程度源于消费者观念的变化。

01 宠物保险这阵“风”是怎么吹起来的?

在调研了国内宠物保险相关产品的“诞生”时间,我们发现2015年可以说是一个节点。在2015年以前,虽然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等国内知名保险集团推出了宠物相关保险,但多是以责任险的范畴来开发相应的宠物保险产品,而2015年之后,市场上开始先后出现诸如“宠乐保”、“心宠保”、“宠爱保”等宠物医疗险产品,2019年达到一波“小高潮”,众安保险、天安保险、易安保险、大地保险、安联保险等一众保险公司相继进入宠物保险市场,推出自己的宠物医疗保险和责任险产品。

2020年至今,可以说宠物保险领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我们都知道,和人类身份识别的便捷程度不同,想识别一只宠物是不是投保时候的“那一只”需要成熟的技术作支撑。2017年开始,国内陆续出现了多家在“宠物鼻纹识别”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以及研究中心,可以说,这一技术的问世甚至相对普及也是支持宠物保险得以推广和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

就在上个月,腾讯微保也正式进入了宠物保险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微保推出的宠物医疗险是将人类“百万医疗险”中的免赔额设计创造性地应用到宠物险产品上,实现降低保费、提高保额,将保障落实在宠物大病需求上的目的,保额最高可达30万元,这个数字相比我们日常见到的宠物医疗数千、几万的保额可以说是非常之高了。关于免赔额的设定,多做一点补充,即“在理赔环节,该产品不设单次免赔及限额,超过‘累计免赔额3000元‘的部分便可享受60%的报销比例”。[1] 这款保险产品由于刚刚推出,市场表现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数据作支撑,就产品本身而言,考虑到宠物市场与人类市场的差异化,我们认为免赔额“3000元”和“60%报销比例”的设定可能对最终市场表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不仅仅是宠物保险的推出,在打通服务闭环的合作上,也同样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布局作为支持。

同样是上个月,3月16日,平安产险与动物制药公司硕腾中国围绕保险产品、宠物医疗服务、宠物深度医疗实验室共建等创新领域达成合作。平安产险将通过自身保险产品设计能力和经验,为硕腾中国及宠物主开发定制化保险产品。双方也就“动物保护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共建“医疗+保险”生态圈,“严选宠物医院”、“宠物健康服务平台”、“宠物深度医疗实验室”等角度进行了探索。[2]

代表传统保险公司的“人太平”,和代表新兴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众安”、“微保”、“泰康在线”纷纷入局宠物保险,宠物保险这阵“风”是吹起来了,但我们也不禁好奇发问,这会不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繁荣?宠物保险背后的市场前景又有多可观呢?

02 宠物保险市场的特殊之处:寡“可”敌众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人类的医疗保险的应用场景,宠物由于相当比例处于“足不出户”的状态,“出户”的一批又鲜少涉及宠物医疗的保障范围(遛狗更多和宠物责任险相关),场景变得相对简单。而同时,相比较人类的病症和健康程度的复杂性,宠物在这方面的“刚需”更轻。除了宠物责任险,在宠物医疗险范畴内,目前国内主要的两种保障类型分别是意外伤害和先天性/传染性疾病医疗险。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平安推出的“爱宠医保计划”中针对宠物年龄增长导致的“慢性病”也囊括在内。目前国内宠物平均年龄处于3岁以下,还非常年轻,而再过几年,随着宠物年龄的增长,“老龄化”场景下的险种设计及提前布局会成为一个很好的“风向标”。

总体来看,国内的宠物市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宠物市场中,日本与美国是被经常拿来作为“参照”的国家。那么,对标日本与美国的宠物保险市场发展路径,又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启示呢?

2013-2019美国宠物保险保费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Statista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