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猫马拉色菌性皮炎通常是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引起,在临床上很常见,经常由于其他潜在疾病引起,或者与其他皮肤病并发。与癣菌病的症状表现完全不同,此病是瘙痒症的典型代表,而癣菌病则是脱毛症的典型病因。
发病原因
1、条件病原体 a、当宿主防御机制(物理、化学、免疫)损害,增值和感染增加。 b、例如:异位性皮炎、其他过敏症、内分泌病、角化缺陷,免疫抑制(FIV/FELV),之前的抗生素治疗,湿度过高,皮肤皱褶,慢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2、破坏角质层 a、瘙痒性损伤(过敏)。 b、生物化学:潮湿、免疫异常,角化缺陷导致皮肤表面脂质改变,内分泌病。 C、酵母菌和细菌的酶(酯酶、脂氧化酶、蛋白酶、尿素酶)。 3、免疫系统接触马拉色菌抗原和产物。 4、马拉色菌性皮炎/超敏反应。 马拉色菌分泌各种酶改变皮肤的PH值,激活补体和释放炎性介质,使皮肤的微环境更加适合马拉色菌和葡萄球菌的生存,并制造炎症和瘙痒。 宿主皮肤的特殊部位(皮肤褶皱、悬垂的嘴唇、多毛的足部)、炎症、渗出、自舔等制造的温暖潮湿的微环境尤其适合马拉色菌。角化缺陷和内分泌也可以提高湿度,改变皮脂的数量和质量。但是皮脂的制造和马拉色菌增殖关系仍不清楚。另外,自我搔抓、角化或代谢的缺陷也会使马拉色菌建立增殖基础。主要症状
1、红斑、黄色皮屑和结痂、油腻和恶臭皮肤。 2、面部、脚、颈腹侧、腹部、指间、甲床、皮肤皱褶。 3、分泌物为黄色或棕色的盯聆性耳炎。 肿瘤和严重患病的猫可见全身性感染,盯聆性耳炎,甲沟炎和下巴痤疮,德文科斯和斯芬克斯猫易感。诊断标准
通过临床症状即可进行确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